新圣女公墓随笔之三 在保尔墓前

2016-08-15 06:50 阅读(?)评论(0)

图1、保尔(奥斯特洛夫斯基,下同)肖像——感谢网络图像。

 

图2、保尔的墓雕。

 

 

图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图摘录。

 

图4、在保尔墓前拍摄。

 



 

 

 



 

 

 

 

  图5、墓雕显示保尔文武兼备的战斗一生。

 

 

 

 

 

 

 

图6、我国话剧《保尔·柯察金》剧照——感谢网络图片。

 



 


 

 

 

 

 

 

 

 

   图7、从另一角度拍摄,祭台下可见瓶装鲜花。

 

 

 

 

 

 

 

 

图8、1957年我国译制电影《保尔·柯察金》剧照——感谢网络图片。

 

图9、近距离拍摄马刀和军帽。俄罗斯红军和早期苏联红军(各加盟共和国军队并入)的军服没有统一制式。这是保尔所在布琼尼元帅麾下俄罗斯苏维埃红军骑兵第一军的军帽。

图10、我国连环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感谢网络图片。

 

 

   新圣女公墓随笔之三

                                        在保尔墓前

新圣女公墓园中,保尔(奥斯特洛夫斯基,下同)墓圹的雕塑洗练、传神。上部是他侧卧病榻的半身浮雕像,左臂屈肘撑着身体,右手握拳置于一摞书稿之上,微微仰头,神情坚毅;中间祭台上凸雕着一把马刀——他奋勇拼杀的象征,一顶早期苏维埃“王牌军”布琼尼麾下骑兵第一军的军帽——寓意他战士的一生;祭台上放着三束鲜艳的花。

墓雕前,我心中五味杂陈,为他悲壮的短暂生命,为他尴尬的奋斗历程。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全称)“12岁开始作工,15岁上战场搏杀,16岁受重伤,27岁全身瘫痪,32岁去世”。他在自传体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写下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血与火的奋斗中成长为钢铁战士的过程。后来,人们就以保尔称呼奥斯特洛夫斯基本人。

苏联解体前,《钢铁》先后用61种文字出版,在全世界广为发行。它的中译本原著和连环画,我中小学期间反复读过。大学苏联的1950年代,根据《钢铁》一书编剧的苏联电影《保尔·柯察金》在我国大陆译制出品,风靡一时。当时上小学的我,学校包场放映过,爸妈带我看过,我自己攒零花钱买票看过。在那个举国青少年喊出“作中国的保尔!作当代保尔!”铿锵誓言的时代,我也曾暗下决心,要像保尔那样顽强不屈,百炼成钢。

知道保尔的,都会记得书中他的那段独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我从小就以此为人生座右铭。至今每到岁尾年初,还总以“不虚度年华,不碌碌无为”的警语回顾、诫勉,检视己身,自嘱不可徒增寿阳。

随着苏联解体,档案解密,一些历史真相昭显于世。人们重新反思苏联历史时,有的就涉及到保尔。

较早见于报道的是独立后的乌克兰,那是保尔的家乡和他浴血战斗、身负重伤后又忘我工作的地方。《钢铁》一书中的“匪首”彼得留拉获得昭雪,被视为反抗俄罗斯苏维埃军队入侵的民族英雄,国家为他重竖雕像。独立后的乌克兰总统尤先科还亲往巴黎祭拜彼得留拉的墓地。而迫使彼得留拉兵败逃亡、死在异国,致使乌克兰随后并入苏联版图的,就是保尔参加并听令冲锋陷阵、身负重伤的当时的俄罗斯苏维埃红军。

苏联解密档案表明,保尔因战伤瘫痪在床、双目失明的最后岁月,妻子达娅离开了他。保尔在与伤病抗争数年,努力完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稿时,一直是胞姐叶卡捷琳娜在床前护理,直到他32岁病逝。20061126日,《莫斯科共青团员报》刊登了记者斯·萨莫捷洛娃采访保尔胞姐叶卡捷琳娜的女儿、即保尔的外甥女加林娜·瓦西列夫娜·奥斯特洛夫斯卡娅的通讯《重铸的生平》,揭示了一些真相:从原始档案中发现,保尔在军中曾拒绝开枪射杀白匪军,反对当时滥杀所谓“阶级敌人”的“肃反”运动,后被逮捕审判;因其战功卓著和重伤未愈,在几位身居关键岗位的老战友、老领导营救保护下过关。即便如此,保尔的生前战友阿纳托利也对加林娜直言:“如果科利亚(尼古拉即保尔的昵称)不是在1936年去世,过些时候,就会有人‘帮助’他离开人世”。(苏联的“肃反”始自1934年,在1937-1938年有200万人被处决)。

        加林娜告诉记者:“妈妈(保尔胞姐)不止一次讲到,他(保尔)在朋友面前多次叹息:‘我们所建立的,与我们为之奋斗的完全两样……’。”

       《钢铁》一书的出版也颇费周折。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和反映真实思想的《钢铁》书稿,被出版社屡屡退稿。后来青年近卫军出版社派人找到保尔,对原稿作了“修改”,把保尔塑造成近乎完美、符合当局要求的革命偶像式人物,才得以出版。保尔在《钢铁》成书时,无奈地在《我的创作经过》一文中特别声明:“这是小说,不是传记,这不是共青团员奥斯特洛夫斯基传。”

        都说盖棺论定。当保尔盖棺80年后我站在他的墓前,那个书中、电影中的保尔清晰地映现脑海,那是我小时候崇敬的人生榜样。同时,揭去遮掩和虚饰,一个世间活生生的保尔,也在心中明晰起来——为理想奋斗,他勇上战场甘洒热血,忘我工作不顾伤病,追求真理反对弊政;正直而有良知的秉性,使他在短暂人生的最后岁月,将革命目标与残酷现实比较后深刻反思,彻悟“我们所建立的,与我们为之奋斗的完全两样。”这真实的保尔,才该让人敬重。

        毕竟,“我们所建立的”,并非“我们为之奋斗的”,“我们”怎能不懊悔虚度了年华?而“我们所建立的”,那个承载过几代英灵和浸透了无数战士热血的红色帝国苏联顷刻垮台,俄罗斯和乌克兰大地都已改弦更张金瓯重铸,“我们”会不会羞愧自己虽然拼命付出,却等同碌碌无为?

但有一点可告慰保尔的,就是他浴血战场、拼命工作“为之奋斗的”理想,永远不会消亡。苏联解体后,他墓前一年四季天天不断的鲜花表明,后之来者会高举他心灵的火炬,为人类美好的生活继续奋斗不息。(全文完)

 

图11、保尔墓雕的马刀和军帽,让人难忘。

 

图12、保尔墓圹所在的新圣女公墓正门。

 

图13、走进新圣女公墓右转不远,就可见保尔的墓圹。

 

图14、苏联解体后,苏联许多档案解密,俄罗斯的新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增加了当初从保尔原稿中删除的约4万字的内容,我国又据此翻译出版,我便购买了这种全译本。

 

图15、俄罗斯全译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扉页的作者照片和说明。

 

图16、这版译文中,保尔那句名言与过去常读记忆的不同,我熟记的是原先的译文。

 

图1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页插图。

 

图18、乌克兰独立后,竖立起彼得留拉的雕像——感谢网络图片。

 

图19、乌克兰前总统尤先科在巴黎凭吊彼得留拉墓地。

 

图20、保尔于1936年留下的生前最后一张头像照片——感谢网络图片。










       

     

 

      

 

 

 

 

 

 

 

 

 

   



  最后修改于 2016-08-15 08:32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