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巴尔干纪行之十五:信步教堂 巴尔干纪行之十五: 信步教堂
图9、“世遗”—黑山共和国科托尔古城内的圣尼古拉斯教堂大门外,老伴儿(三人成排居中者)留影时,两位修女信步趋前成合影。
图11、“世遗”——黑山共和国科托尔古城的圣特里芬大教堂,建于1166年。
巴尔干纪行之十五: 信步教堂 旅次巴尔干半岛各国,与欧洲其它地方一样,大家对教堂都颇有兴趣。 倒不是因为信仰。除了好奇,还因为不论天主教、东正教、犹太教、基督教(新教)的教堂,以及穆族礼拜的清真寺,都体现出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单从外观看,有的门面矗立着高大的双塔,有的主体耸峙着的优雅的穹顶,有的整体华丽多姿,有的造型古朴别致,都各臻庄严。教堂内大都异彩纷呈:千姿百态的雕塑、金碧辉煌的圣障、名家的油画巨制、古老的幸存壁画、雅致的厅堂装饰等不一而足,身临其境,就像目不暇接地在欣赏艺术品展览。大凡旅游者,走过路过,都不会错过。 不错过,其实很简单,信步走进去就成。不像有的国家进佛寺、道观还要买门票;佛寺、道观一旦成为“世遗”(世界文化遗产,下同),门票价格立马上涨。而这十余个国家的教堂和清真寺,包括其中的“世遗”,没有一处售卖门票。 所进教堂渐多,也看出一些特色。天主教堂内,各种雕像和画作较多,许多圣经人物雕像栩栩如生,堪称美术杰作。东正教堂内,最抢眼的是金装银饰、五色斑斓的圣障,一派富丽堂皇。清真寺虽因教规没有偶像崇拜不设人物雕像、绘画等,但墙饰典雅清丽,阶梯型讲台精巧端庄,地毯整洁华美。 其最大的特色是:全都属于纯正的宗教场所。一切旁门左道毫无踪影。 我们相遇过主教与信众一起作弥撒,聆听过神甫在讲坛上布道,多次看到为新生儿作洗礼等活动。更多的是进得教堂,并无神职人员,只有零散的教徒在单个默默地作祷告,似乎嘴唇在动,近之不觉声响。一派肃穆,有空山寂林之感。我们游客完全可以自主徜徉,信步教堂。 反观故国家园,佛寺、道观本也是宗教场所,俗称道场,但遍走佛教、道教名山和各地佛寺、道观,不论佛家的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或是道家的三清殿、祖师宫等,进门必有“捐款箱”、功德簿——实为收钱记账簿。必有僧人、道士在高价兜售焚香——有的一柱高香竟成千上万元。寺、观向为清净之地。可如今,不管几进院落,几乎全都盘踞着商铺摊点——着僧衣的、穿道袍的,乃至披袈裟(方丈或高僧大德的服饰)的,接二连三地迎着游客叫卖其它风景区也司空见惯的地方特产和俗不可耐的“工艺品”。招徕生意的呼唤和竞相叫价的聒噪不绝于耳。诵经念佛的梵音或打醮祭师的身影早不知到了哪个爪哇国。 寺、观变商场,僧、道忙经商,已是普遍现象。 在各国信步教堂,置身纯正的宗教氛围,不由得感喟:能不能把此地的教堂当作他山之石,使我们的佛寺、道观也返还宗教场所的本真面目呢?(全文完)
最后修改于 2018-06-15 16:54
阅读(?)评论(0)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