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西海“龙女” 西海“龙女”
西海“龙女” 离别茶卡盐湖,一路向东,车过橡皮山,青海湖便遥遥在望。 5月下旬,海拔3200米的青海湖已入春季,湖岸一派绿草茵茵、牛羊兴旺的景象。我们的大巴是在南岸由西向东行驶,我的座位正好挨着左边车窗。凭窗巡视,蓝蓝的湖水、青青的湖岸、白白的绵羊、黑黑的牦牛绵延不绝;尽兴观赏了半个多小时,直到抵达二郎剑景区。 所谓“二郎剑”,史载:“南岸一堤,阔仅百步,北亘数十里,直奔海腹而没,名为海带。”就是讲此地一段数十公里狭长的陆地逶迤伸向湖中。而近岸一端酷似一把宝剑,因而得名二郎剑。 本世纪(21世纪)初,此地辟为景区。一片湖岸与“二郎剑”的一段儿整修一新:湖边平铺的木板步道,高高低低的雕塑雕像,大大小小的游船码头,小广场一佛(雕像)一塔一经幡的藏式景致,四通分别相隔不太远的镌刻“青海湖”三个大字的石碑,等等,使得水天一色、烟波浩渺的自然美景与五彩缤纷、风情浓郁的人文景观主辅交融,相得益彰。游客来此移步换景,得以畅怀游览。 我们是从东边沿湖岸起步游赏。走不一会儿,但见离岸近百米的湖中,有一尊头戴凤冠,身着汉服裙装,面向我们两臂张开似作迎宾状的仙女模样的雕像。她的下半身已没入湖中。这是谁呢? 我首先想到的是龙女。青海湖古称西海。上世纪(20世纪)五十年代,《青海日报》编辑朱丁在青海湖畔创作的《金瓶似的小山》歌词,也把青海湖写作“明镜似的西海”。我国古代神话中,敖闰就是西海龙王。有龙王,自然就有龙女。龙女海中迎宾,游客当然高兴。 然而,错了。 经问询,这雕像是仙界最高地位的女神——王母娘娘。原来青海湖还有尊称:西天瑶池,正是我国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王母娘娘)在西天瑶池举办蟠桃盛会的地方。齐天大圣孙悟空大闹天宫,也正是蟠桃会前偷吃了西王母的蟠桃而肇端。 疑问再起:这西王母如何成了“出水王母”?难不成她的宫闱也效法龙宫建在海底?历来无此传说啊!都是她和玉皇大帝并排坐在凌霄宝殿上嘛!她这一身盛装,更不可能是在“瑶池”游泳戏水了。 再打听,有了答案。 原来,十几年前西王母雕像现身迎宾,是在湖岸平地修筑好的高一米多的基座上。不料西王母毕竟是神话中人物,管不了天地自然变化,这十几年来,年降雨量加大,高山融雪增多,雨水、雪水径流湖中,青海湖年年“长高”,水漫四岸。“西王母”不知躲避,就这样泡在了湖水里。但她母仪天下雍容依然,屹立湖中坚持迎宾。 言归正传。据测绘,1950年代青海湖水面积4568多平方公里。1960 年代后水面逐渐降低,湖水面积至2000年减至4256·04平方公里。此后,湖水面积逐年增加,2021年4月,湖水面积已达4572·69平方公里,超过了70年来有测绘记录的1950年代300多平方公里。 祖国西部缺水,西部高原更缺水。世界最大高原青藏高原上、祖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新世纪开始年年涨水,真是福音! 接下来,我的赏游兴致也像这青海湖水一样高涨。直到日落西天,我还盘桓湖岸,设想着:西部水多,绿洲就多,西部各族同胞的幸福就多。西王母若有知,也定会身陷西海而开心畅怀。(全文完)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