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卢浮宫里随大流
卢浮宫里随大流 若问全世界24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法国巴黎观光的游客,首选目标是哪儿,绝大多数会异口同声:“卢浮宫。”若再问进了卢浮宫的首选目标,即使不大懂绘画的我,也会毫不犹豫地表露久慕之意:“去看《蒙娜丽莎》。”(参见图1、2)。 然而,进了卢浮宫却找不到《蒙娜丽莎》的大有人在。曾多次听人回来讲,(卢浮宫)里面太大,又像迷宫一样,眼花缭乱地转了大半天,最后(集合回去的)时间已到,就是没找到《蒙娜丽莎》。 开始我曾想,进去后“急行军”,不放过一个展厅,总不会漏掉吧。殊不知导游一介绍,傻眼了。卢浮宫有40多万件藏品,其中两万余件陈列在上下四层楼的200多个展厅中。展厅最小的也有普通教室那么大,而最大的宽近20米,长度呢?天!205米。刘翔能在里面“飞”。平均每个展厅扫视1分钟,就要三四个小时,更何况《蒙娜丽莎》画幅还不足一平米。看来要大海捞针了。(参见图3、6、17——22)。 一早在玻璃金字塔入口处,导游马宗霞又一次提醒:“我因为没提前订票,就不进去了,你们一定要争取看到《蒙娜丽莎》,还有《维纳斯》和没有头的胜利女神像,这是卢浮宫的镇宫三宝呀!”(参见图4)。 真是火上浇油,我一睹《蒙娜丽莎》芳容的心情更急切了。 和老伴儿从地下一层进得宫来,果然目眩。数不清的展厅被左环右绕通向深邃远方的廊道串联着,每个展厅或数十、或上百件精美绝伦且饱含沧桑印记的展品,都强烈吸引着眼球,脚步怎么也快不起来。半小时过去了,连地下一层的展厅涉足还十不及一,这哪儿成!(参见图5)。 我对老伴儿说:“这样‘顺胡同’溜,天黑也找不到(《蒙娜丽莎》),咱别犯傻了。” 有啥好法儿呢? 大概是情急智生,我忽然意识到:人心所向啊!游客绝大多数是奔“镇宫三宝”来的,多数人的脚步,可不就是路标! 我拉上老伴儿:“咱要随大流,往哪个方向去的人多,咱就跟上走,肯定错不了。” 一举奏效。我俩尾随一股最大的人流,置零散游客进出的展厅于不顾,径直跟从。拐来拐去刚上到0层(欧洲地区称楼房地面一层为“0”层,再向上一层为“1”层)不一会儿,见前边一间展厅门口有些拥堵,挤进去一抬头,哈!断臂的爱神维纳斯赫然显露在人头攒动之上。我俩在人群中寻到缝隙,围着维纳斯转了两圈。一通拍摄后,又跟随汹汹人流从维纳斯左肩方向的门廊出行,仍然是无视少数人光顾的展厅,随大流前行。在沿台阶向“1”层拾级而上时,很快来到了宽阔楼道平台上的胜利女神维多利亚身边。(参见图7——12)。 这尊两千多岁的女神虽无头无手臂,但那立于船头展翅欲飞的身姿体态,是举世公认的浪漫主义艺术表现的极致。每个见到她的人都会被那无比动人的神妙所打动,不由得以自己最心爱的词汇抒发赞美。电影《泰坦尼克号》将她的姿态借用于男女主人公爱情升华的表达,经典的造型已飞遍全球。(参见图13)。 真是多快好省的“卢浮宫路线”。胜利女神两侧各有宽敞的石阶向上通往不同展厅。两相比较,我俩选女神左边人多的方向登楼,十来分钟,蒙娜丽莎已微笑着迎接我们了。(参见图14)。 这是一间850平米,装修耗资620万美元,于2004年完工并迎入蒙娜丽莎后正式命名的“国家展厅”。蒙娜丽莎被单独悬挂在正面壁板上,外罩防弹防辐射防折射光线玻璃,既安全又不影响观赏、拍摄。尽管两侧墙壁挂有50余幅中世纪油画名作,其中任何一幅拿到其它美术馆都堪称镇馆之宝,但人们全都一股脑倾情在蒙娜丽莎面前。十余位工作人员在两侧疏导人流,以保证每小时能接待1500人次以上,让全球每个角落来的人都能如愿以偿。那一刻,在蒙娜丽莎面前,我不仅感到两万里欧洲旅途不虚此行,连这辈子不虚此生的感叹都涌上了心头。(参见图15、16)。 《蒙娜丽莎》又名《永恒的微笑》。卢浮宫里随大流,让我又一次加深理解了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的真谛。遵从大多数人的意愿,一定能尽快走向永恒的微笑。否则,总认为自己脚下的路永远正确,别人迈步非左即右,非“资”即“修”,一意孤行,结果只能走向《悲惨世界》,而远离《永恒的微笑》。(全文完)
(图7:我俩随着大股人流前行,很快看见了爱神维纳斯,老伴儿赶快打开摄像机)。
(图8:环绕维纳斯的人们生生不息)。
(图9:维纳斯的侧面,有时会现出游人空挡)。
(图10:过去只从图片上见过维纳斯雕像的正面,如今看到了她的背面)。
(图13:胜利女神像创作于古希腊公元前200年左右,1863年发现于爱琴海北部的萨摩瑟西斯岛海边。她站立在一艘船头上——当然并非泰坦尼克号)。
(图18:米开朗基罗的《垂死的奴隶》石雕,可以名列镇宫四宝之中)。
(图19:古希腊石雕展厅,尽显人体之美)。
最后修改于 2011-05-31 21:21
阅读(?)评论(0)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