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纪行之十三: 赏游市政厅

2018-04-15 11:01 阅读(?)评论(0)
                   巴尔干纪行之十三:      赏游市政厅
图1、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市政厅建于1718年,广场的罗巴喷泉建于1743年。

图2、卢布尔雅那市区禁行机动车,市政厅门前不可能有汽车。

图3、市政厅门前是娱乐场所。

图4、市政厅门廊无卫兵,有座椅——任人闲坐。









图5、卢布尔雅那市政厅内有电脑桌,免费供来人使用。













图6、卢布尔雅那市政厅院内巧遇一位女官员,老伴儿(左)高兴地与之合影。


图7、市政厅女官员送给老伴儿一个小巧的卢布尔雅那市吉祥物卡通龙(龙桥是该市标志之一)。


图8、我在市政厅院内拍照。


图9、市政厅院内有市政建筑图的展板,供市民或来客阅览并提出意见建议;我在翻看市政厅准备的意见簿。










图10、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市政厅在一条小街,国旗、市旗下的小门就是市政厅正门;门旁墙上的雕塑是19世纪著名电机“特斯拉线圈”发明者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的头像,并标明特斯拉曾在这里居住。








图11、萨格勒布市政厅门旁墙上的著名物理学家特斯拉(电机的“特斯拉线圈”全世界至今都在使用)的雕像,标明这里有特斯拉的故居;我们来此是5月14日,星期天,未能进去参观。

图12、老伴儿在斯洛文尼亚第二大市马里博尔市政厅前打柔力球。


图13、马里博尔市政厅——二战德军占领期间的1942年4月26日,希特勒曾在二楼阳台上(插旗处)对市民讲话。


图14、马里博尔市政厅院内无一辆公车。


图15、马里博尔市政厅大门,人们随意进出,这是学生进门参观。


图16、我在马里博尔市政厅院内拍照。


图17、我在马里博尔市政厅大楼走廊上供人们休憩的地方记日记——随看随记,不然易忘。

         巴尔干纪行之十三:

         赏游市政厅

此番巴尔干之行,主要游览各国自然与人文景观。但有时不经意间,会邂逅那里的“官府衙门”,感觉殊异。

在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参观圣马克教堂,发现国家总理府近在咫尺,没有门卫;在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市,路过国家内政部大楼,我们进进出出都无人过问。然而,见过最多的还是各国各地的市政厅。虽然这些市政厅建筑最年轻的也是两个世纪以前问世,有的还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可全都大门洞开,卫兵、保安无影无踪,连个传达室都不设,倒像是闲庭杂院,我们溜达着进去如入无人之境。在斯洛文尼亚第二大市马里博尔,市政厅建成于1565年,不仅年代久远属于古迹,而且二战被德寇占领的1941426日,希特勒曾专门跑来,在市政厅二楼阳台上给德军和侨居此地众多的日耳曼人讲过话。我们在里面闲逛时,遇到好几拨青少年学生进来参观。奥地利的格拉茨市政厅是19世纪修建的著名文艺复兴式建筑,在一楼装饰精美的大厅,一群学生正围在一起听老师讲着什么。他们俨然是这里的主人。这与某国各地政府门禁森严拒民千里之外有天渊之别。

所到市政厅,除了我们这些参观、闲逛者,都四望冷清,少见人影。官员们都在哪儿呢?导游说,这里通常只有市长、副市长各一人,其他公务员也就几人,罕见几十位公务员的。哪像有的国家一座城市,正副市长、正副秘书长不少于二三十人,其余部长、处长、科长人数要半百以上。

平生司空见惯了有的国家市府大院公车成排,蔚为壮观。可这里的市政厅院落,见不到一辆公车。一问,原来连市长也没有配用公车的特权,其余官员就别说了。在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市,1718年建的市政厅位于市内古城区。为保护古建,全城区禁行汽车。大街小巷只见自行车和徒步者,市政厅哪敢例外?!

不配公车,那市政厅有没有什么标配呢?有。我们所游逛的市政厅院内都配有供市民或像我们这样的“不速之客”歇脚闲坐的桌椅板凳,或在门厅、或在廊房、或在院内。若在露天院内,桌椅上方都设有晴雨蓬。

还有“离谱”的现象,以前在德国慕尼黑市政厅也见过,就是市政厅院内就像个露天餐厅。如格拉茨市政厅院内,随便进去坐下来的人们,有的叫上一份快餐,有的买上一杯咖啡,有的自带饮料,吃喝随意,毫不在乎这里是全市最大的机关重地。我们在院内拍照摄像,同进入开放景区一样尽情尽兴。

卢布尔雅那市政厅有个天井小院,院内摆放了一圈图板。走近一看,原来是描绘市政建设中各处规划建筑的展示图。这不仅是规划城市建设的公开透明之举,院门处的桌子上还备有两本意见簿,供来访的市民及各界人士书写意见建议或留言。我和老伴儿随手翻看了几页,虽然不懂他们的文字,但看得出书写的都很认真,有的还简略画出与图板上外观不同的建筑草图。我和老伴儿不由赞叹,这既体现了民选官员全心全意为公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又反映出公民当家作主积极参政议政的主人翁精神。

终于在市政厅内有官员出现。我和老伴儿在卢布尔雅那市政厅院中拍照时,一位显然是在此工作的女士可能见我们是“老外”,稍现惊讶后便冲我们点头微笑示意。我们也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巧遇,马上笑着向她轻轻挥手还礼。虽然我们不会斯洛文尼亚语,但“We are Chinese.(我们是中国人)”的英语她显然听得懂,便上前与我们握手。我未失时机在老伴儿和她握手后,抓拍了她俩的合影。在格拉茨市政厅楼内见到一老一少两位男性官员。我们仍是用英语介绍自己来自中国。他俩也都高兴地与我合影。

人常讲,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亲历亲见,虽然门口都没有挂“公民市政厅”的大牌子,但每个市政厅都近民亲民,是个民至如归的地方。也完全看得出,这里的市政厅真正是个为公民服务的地方。(全文完)

图18、名列“世遗”的格拉茨市城区,市政厅是文艺复兴式建筑;广场雕像是19世纪奥匈帝国时期担任该市市长的约翰王子(国王弟弟)。


图19、我(右)在格拉茨市政厅楼内与两位官员合影。


图20、格拉茨市政厅院内辟有露天酒吧,市民和来客随意消费;老伴儿在随意拍摄。


图21、我在格拉茨市政厅院内拍照。


图22、一群小学生在参观格拉茨市政厅大楼时,听老师在讲解。


图23、老伴儿信步走出市政厅。


图24、保加利亚总统府前的公民们。


图25、老伴儿打柔力球的地方——图左是克罗地亚总理府,图右是国会大楼,图中是圣马克教堂。







 

 

 

 

 

 

 

 

 








  最后修改于 2018-04-15 18:34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