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行旅之十六: 守望

2019-08-25 17:47 阅读(?)评论(0)
南美行旅之十六:
                                      守望
图1、我们乘飞机来到复活节岛,老伴儿留影。

图2、拉诺拉拉库(采石场)遍地摩艾。

图3、拉诺拉拉库的摩艾大多深埋,只露出头部或上半身。

图4、我在拍摄。

图5、千百年来,摩艾依依相伴。

图6、在岛上唯一一尊跪姿摩艾前,老伴儿(右)为旅友拍照。












图7、岛上矗立的最高摩艾9·8米高,位于拉诺拉拉库(采石场)












图8、拉诺拉拉库(采石场)摩艾临近海岸。

图9、这是岛上体量最大的摩艾,位于拉诺拉拉库(采石场),显然未完工。

图10、拉诺拉拉库(采石场)面积较大,走累了,在此小憩。

图11、这也是一尊摩艾半成品,约10米长。

图12、属望(阿胡通加里摩艾)。

图13、岛上的摩艾绵延不绝。

















图13-1、2012年,考古学家发掘研究深埋的摩艾(感谢网络图片)。


















图13-2、埋在地下的摩埃身躯背后,雕刻有纹饰(感谢网络图片)。











图14、复活节岛摩艾被确定为世遗后,日本远涉重洋运来吊车等设备,帮助把许多摩艾扶正、矗立;为表示答谢,智利特许将此尊(近处)摩艾运往日本展出;它是岛上唯一曾出国访问的摩艾。

图15、老伴儿在阿胡通加里摩艾景点。

图16、巍然成排,十分壮观。

图17、横列成排,一百多米。

图18、老伴儿在阿胡通加里摩艾前打柔力球——请他们一睹现代体育活动。

图19、难抑激动欢喜,不由飞身跃起。

图20、年近古稀,连续跃起。

图21、阿胡通加里摩艾背面。

图22、复活节岛多火山,这是老伴儿在拉诺廓火山口。

图23、我们居住的复活节岛伊欧拉那(你好)酒店正门前(两边的摩艾为现代复制品)。

图24、这尊摩艾雕凿于公元700年前后,是岛上最老的摩艾。

图25、我在阿纳凯海滩摩艾前拍摄,左边4尊摩艾头戴普卡奥(推测是表示酋长身份的“官帽”),其余3尊也应戴有普卡奥,但不知所踪。

图26、阿纳凯海滩摩艾景点有草棚咖啡馆。


  南美行旅之十六:

                            守望

世上不知有多少人千里万里、远涉重洋到智利,就是为了造访这座小岛。

小岛面积165平方公里,人口5千多;孤悬智利海岸线以西3600多公里的太平洋中。当地人原称拉帕努伊岛,意思是“世界的肚脐”。由于1722年,荷兰海军上将雅各布·罗格文率船队发现此岛的4月5日是复活节第一天,将它命名为“复活节岛”公布,之后此名传世。

就像前往我国西安秦始皇陵争相瞩目兵马俑一样, 人们奔赴这片世界文化遗产地,聚焦点正是这座大洋孤岛上的千尊摩艾(译文:巨人石像)。

尽管登岛前我早已从视频、图片中对这些摩艾有了感性认识,为之惊奇、赞赏。可一旦身临其间,仍不由得叹为观止、心灵肃然、神魂震颤。

矗立的摩艾,大多只露出头部或上半身,有些1-2米高,有些高3-6米,最高的测量有9.8米。拉诺拉拉库(采石场)的一尊仰面卧姿摩艾21.6米长,是体量最大的一尊,显然尚未完工。摩艾中,还有30余尊头戴普卡奥(Pukao:帽子),普卡奥是质地较轻的火山岩。我国秦始皇陵的7千多件兵马俑基本是真人大小,赳赳列阵,群体气势凌人。而这里除了阿胡通加里、塔海、阿纳凯海滩等处有少数摩艾是站成一排之外,其余都是分散置于荒野,独处兀立。当我走近,顿感是面对一位接一位巨人,不能不为之兢慎敬畏。

他们雕凿于何时?既无文字记载,也没口口相传。近年登岛的专家学者通过科技手段检测,认为最早的摩艾雕凿在公元700年(我国唐代)前后;在1100-1600年(我国宋、元、明代)间,曾持续大规模雕凿;在1700年(我国清代初期)后(殖民者开始登岛)停工。

至于为什么雕凿摩艾,也无文字与口传可考,目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在遍览各处摩艾后看到,这些摩艾与我国秦陵的兵俑有一点相同:都是男性,无一女性。

 秦始皇时代,打仗、射猎是男子的专利,兵俑当然为男性;作为陪葬,体现的是帝国军队严整、威加宇内的“生前身后名”。复活节岛摩艾,即非男性军人,也非神仙偶像。因为世界有偶像崇拜的较大宗教中,神祗男女皆有。我国汉传佛教的观音菩萨为女性形象(藏传佛教的观音菩萨多为男性形象),我国道教则有女神三圣母。天主教、东正教有圣母玛丽亚等,摩艾不见女性,看来非神非仙。因此,我倾向于这样的推测:岛上原有多个部落,每个部落都雕刻摩艾为图腾,其形象也代表本部落酋长,而酋长都是男性;在部落争斗中,有的“酋长摩艾”就会被对方推倒或破坏。1722年后,随着欧洲殖民者登岛肆虐,曾多年把大批岛民掠走,卖到欧美等地做苦工,致使小岛渐趋破败;这也解释了为何大部分摩艾翻倒在地。

1888年,复活节岛归属智利。1965年,智利政府开始派官员登岛管理,岛民正式成为智利公民后,开始融入了现代生活。千尊弃置荒野的摩艾被归入一个个旅游景点。如今拉诺拉拉库、阿胡通加里、塔海等摩艾较集中的景点,在此地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倒地的摩艾大都被一一扶起,或立在山坡草地,或安放在石台(Ahu音译:阿胡。一说祭台)上,一派神气。

值得一记的是那些看似只有头部露出地面的摩艾,在2012年考古专家对其挖掘后发现,他们颀长的下半身埋在地下,身后还雕刻有花纹。为尊重历史,又依旧填埋,仍以头像面世。

疑问接着而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些石质摩艾是怎样雕刻而成的?复活节岛远离美洲大陆,岛上没有金属矿藏和煤田、油田,至今不见任何金属冶炼的遗迹;中世纪后掌握了各种铁器的欧洲人发现并登岛后,这些摩艾早已雕制完成,蔚为大观;足以证明,当年岛民从采石到雕刻摩艾,是没有钢钎铁锤等利器的。近代人们在采石场摩艾(拉诺拉拉库)附近山坡上,发现有质地玄武岩的石斧等石器,基本认定摩艾成于石器。尽管玄武岩硬度为5-7,是各种岩石中较硬的一种,但以石雕石,无异于铁杵磨针般艰难。这么多摩艾,该凝结了多少岛民的血汗和生命岁月!

一番巡视,可见摩艾与我国秦始皇陵做工精细、形象拟真的兵马俑相比,显得雕工粗犷,造型朴拙,形体浑实;面容不喜不悲,不嗔不怒,全都情志沉稳,凝眸远方,一派磊落淡定,世事苍茫皆为过眼烟云的从容。

千百年来,炎日寒月,他们是在守望着什么。

2018年人间四月天,我们在岛上所见,地接导游、行车司机、酒店司职、餐馆员工乃至各景点管理者、销售旅游品的商家等等,全是常住这里的岛民。从他(她)们周到地接待、勤勉地工作、脸上常现的笑意,足以感到他们已拥有舒心畅快的生活。

我愿意认为,千尊摩艾如今是在满意地守望着此地生态文明、民风祥和的家园。(全文完)

图27、我在岛上的博物馆拍摄残存的有眼摩艾,白眼球用贝壳雕制。


图28、拍摄博物馆介绍古代岛民生活的图板。


图29、复活节岛被称作“世界的肚脐”,我和老伴儿(左)在观看“肚脐眼”。


图30、我在鸟人村遗址拍摄——古代岛上各部落每年要选勇士泅渡到海中小岛上,攀爬悬崖上拾取鸟蛋,先成者所在部落即为当年全岛首领,史称鸟人村历史阶段。


图31、鸟人村的民居,与我国西安半坡村遗址(公元前4千年)半地下的古民居类似。


图32、少见的有眼摩艾。


图33、有眼摩艾只许远观(有绳线标界)。


图34、孤岛晚霞。


图35、塔海摩艾景区。


图36、岛上最大的居民点安加罗阿镇。


图37、岛上的少女在机场门外迎接游客。


图38、各个景点的管理员(右)笑对游客拍摄。


图39、我(右)与复活节岛的地导路易斯合影留念。


图40、我们居住的伊欧拉那(你好)酒店大堂。


图41、我们的司机师傅塞拉西奥——他们也讲六六大顺(他曾听我国旅游者介绍)。


图42、饭店的女招待笑意盎然——这里女子以胖为美。


图43、岛上在节日里有赞颂古代岛民的歌舞表演(感谢网络图片)。


图44、飞离复活节岛前,我在机场留影。


图45、复活节岛示意图。


























 

 




  最后修改于 2019-08-25 19:36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