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不止盐多 不止盐多 不止盐多 早就向往柴达木盆地,是源自1950年代小学时的一篇课文《柴达木盆地》。课文不长,主要介绍那里是一个盐的世界,大大的盐湖一个接一个,连公路都是用盐修筑在遍地是盐的大地上。 读着课文,感到太神奇了! 在那个千家万户,每天要精打细算柴米油盐支出的年代,我曾想,如果生活在遍地是盐的柴达木,不就省却了一笔生活开支了吗? 1970年,我姐姐应征入伍到空军工程兵4总队,驻地就在柴达木盆地的格尔木市。她写给我的第一封信,就高兴地说她已经住在了小学课本里写到的柴达木盆地;还介绍到,那里的确是盐的世界,但盐湖以及遍地的盐都是盐矿,含重金属,并不能直接食用。要经过提炼加工才能入口。 光阴荏苒。我在实地旅行柴达木之前的七十余年,所有来自那里的信息就是盐的世界,盐很多。 今年5月,年过古稀的我终于来到了儿时就埋下念想的柴达木盆地,双脚一次又一次踏在了一片又一片盐湖中。 盐的世界,真的遍地是盐。 第一天,我们乘车从北向南翻越当金山口,从西北方进入了柴达木盆地。车过大柴旦镇驶向柴旦盐湖,那公路就不是修筑在土地上,而是用盐修在“盐地”上;柴旦盐湖景区门外,比足球场还大的停车场,全是用盐铺就。26平方公里的柴旦盐湖,有长长的电瓶车拉着游客驶向4公里外的湖中心。十几米宽的路面,也是用结晶盐一路铺成。 第二天我们抵达200公里外的东台吉乃尔盐湖。但见百余辆各种旅游车,就停在湖面靠边的盐滩上。我见周边有一处被砸碎的地面,便前去搬起较大的盐块,感觉坚硬如砖石。我们脚踏盐滩走了几十分钟,到达滩水交界的湖面,环视四方,那121平方公里的湖面横无际涯;据地导张先生讲,这1米深盐水的湖底,是厚达10-15米的盐块。 第三天我们从德令哈市到茶卡盐湖,有小火车送游客去105平方公里的盐湖深处。8公里长的双向火车铁轨的路基,很长一段就是用盐筑成。 除了盐公路、盐铁路(路基)外,改开前残留的盐块垒墙、盐块建房也时有所见。 亲临柴达木,不能不叹服:盐的世界,盐是真多;眼见为实,名不虚传。 在茶卡盐湖出口,我遇到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的两人,是来此指导从盐湖中提炼食用盐“大青盐”的。交谈得知,我们这次未能前去的柴达木最大的盐湖察尔汗湖,面积达到惊人的5800多平方公里,没有开发成景区。因水分蒸发,那里的湖面形成大面积的盐盖。穿湖而过的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就修在盐湖的盐盖之上,被称为万丈盐桥。经计算,单是察尔汗盐湖的盐储量,就有500亿吨,可供全世界60亿人食用1000年。 不止盐多,亲临柴达木还另有收获。那就是过去不知道、也没想到的盐湖之美。 所见的一片片盐湖,湖面有的是碎盐如砂砾一样的盐滩,银白如雪原。有的是盐粒混合着盐水(卤水)的沼泽,含蓄地闪着晶莹的亮光。还有的是结晶成厚实坚硬的盐盖,表面龟裂成大小不等的斑纹,是我从未见过的一种地貌。最美的就是映衬天光云影的盐湖水面了—— 柴旦盐湖:纤尘不染的盐水中,由于所含钾、镁、锂等多种元素及微量的铜、铁、锌等金属物质的不同,湖面呈现着或孔雀绿,或宝石蓝,或淡青、深蓝交替的靓色,与湖里的盐花辉映调色成犹如明澈焕彩的碧玉一般,所以,如今已改名为翡翠湖。 东台吉乃尔湖:面积辽阔,地质学上的定义是一个以卤水为主的特大型锂矿床。同时,因含铜量较高,银光泛蓝的浩瀚湖面,被不少外国游客称为蒂芙尼蓝色。当我涉足其间所看到的,就是如著名的河南钧瓷很难烧制出来的天青、月白色。钧瓷窑工有谚曰:红为贵,紫为最;天青月白胜翡翠。如今,东台吉乃尔湖已被誉为是中国的马尔代夫。 茶卡盐湖:素有“天空之镜”的美誉。我们所见,那里除了湖区兼具翡翠湖的莹碧和东台吉乃尔湖的潋滟,还拥有罕见的大型盐雕群。特别是一座座精雕细刻的人物盐雕中,有上古时代以盐建国的巫咸国的巫咸王,有我国各民族中最先来茶卡取盐用盐的景颇族同胞,还有传说中在盐湖相会的西王母和周穆王,等等。体量最大的是长50米,宽31米,高10米,用盐5800吨的成吉思汗雕像,样貌魁伟,气势恢宏。包含西藏地区在内的青藏高原正式划入祖国版图,始于元朝。此地为他塑像,确有纪念意义。 茶卡盐湖整个盐雕群,展现出盐和雕塑艺术的完美结合。因这里湖盐材料最丰富,所以,茶卡的盐雕盛景无与伦比。 储盐量惊人,是国内之冠;盐湖之美,亦属国内盐湖之冠;柴达木盆地堪称双冠名世的聚宝盆。(全文完)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