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记游之六 走近玛雅

2023-01-15 10:50 阅读(?)评论(0)

墨西哥记游之六

                              走近玛雅

虽然美洲玛雅文明在公元3-9世纪的兴盛期后,逐渐衰落,似乎已湮没。但玛雅文明的魅力,一直吸引世间后人去探讨研究,长盛不衰。

我就是在小学期间,通过订阅的《中国少年报》,知道了非洲埃及有法老主持修筑的陵墓金字塔,美洲墨西哥有玛雅人建造的神庙金字塔,一直记挂在心,没有忘怀。

庆幸我们此番在北美的行程,横贯墨西哥中部到整个尤卡坦半岛。这一带正是古代玛雅人生活最集中、玛雅文明遗迹最多的地域。

我们不仅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东北40公里处,登上了玛雅文明最宏大的建筑特奥蒂瓦坎古城的日、月金字塔。还在尤卡坦半岛著名的奇琴伊察,游览了这座始建于5世纪的玛雅古国最繁华的城邦遗址。

很巧,也是额外收获,我们在奇琴伊察古城附近的午餐,是在一座古代玛雅人尤卡坦支系的后裔、被称为现代玛雅人聚居的村落餐厅。

午餐时,只见餐厅的礼宾员到传菜员,后灶的厨师到饮宴间助兴的演员,全是古代玛雅人后裔。餐后到几十公里外的奇琴伊察古城景区,那里的管理人员与地接导游,也都是古代玛雅人后裔。搭眼一看,他们不论男女老少,身材体形与相貌轮廓太“一家”了!直观印象概括起来就是:脸庞圆、脖子短、个儿不高、常笑颜。不能不暗叹,这古代玛雅人的遗传基因真强大。

这天午餐,不仅饱口福,也饱了眼福,边吃边看了玛雅姑娘、小伙儿的文艺表演。虽然都是头顶瓶子、盘子的轻歌曼舞,但异域风情浓郁,引人入胜,直观感受到玛雅文明的传承。

当天的餐饭,主食是玉米饼、切成段儿的蒸玉米棒和红薯块,也有蛋糕、面包等;菜肴有西红柿、黄瓜等,佐料主要就是辣椒面;汤水主要是玉米粥、红薯汤,也有各种饮料等。

这就不能不对玛雅文明赞叹一番——我国今天能享用玉米、红薯、辣椒等粮、蔬作物,均来自古代玛雅人的发现、培育、种植。

史载,起源于南美洲的玛雅先民在一万年前,发现一种大刍草的籽粒可食,便开始种植并加以改良培育,促其籽多粒大,成为原始玉米。他们在公元前3千年左右向美洲中部、北部迁徙时,持续对玉米选种培育并扩种;在玉米逐渐成为高产作物的过程中,玛雅人食粮渐丰,相应促进了玛雅人口大增。在约公元前1千年,玛雅人开始建立城邦,玉米崇拜也随之诞生。在公元3世纪玛雅文明繁盛起始,玉米神应运而生,成为图腾、偶像。考古界不断发现1千多年前的玉米神造像,是为确证。我们在建于15世纪的墨西哥国家宫参观国家历史壁画时,也看到了描绘人们祭拜玉米的画面。现代玛雅人甚至把玛雅文明叫作“玉米文明”。

红薯原产南美洲热带地区。玛雅人在向北美洲迁徙时,也把红薯带往栽培。使得红薯逐渐适宜生长在了亚热带、温带地区。亩产一般三四千斤、高产田可达六千斤以上的红薯,也是玛雅人繁衍扩大、部族兴旺的一大功臣。

原产墨西哥的辣椒,是由玛雅人最早食用并广为栽培,国际公认,无须细说。但我们在这里的城镇街头,看到一种从未见过的食品,真是开眼。小食摊位上,小方柱上插满通红溜圆的一种水果,不知是啥。一问,原来是苹果通体被覆鲜红的厚厚一层辣椒面。玛雅文明深入今日人们的日常生活,可见一斑。面对此景我想,我国从明末清初引进辣椒种植食用,三四百年来,已是湖南“怕不辣”,四川“辣不怕”,江西“不怕辣”,陕西关中的“油泼辣椒是大菜”等等饮食习俗。今后是否也会引进这“辣椒面苹果”呢?

玉米、红薯这两样玛雅文明的产物,在明朝末年被引进我国,极大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兴盛。就文明载体人口来说,先秦时期,神州大地人不过一两千万。汉、唐盛世,人口最多时在六千万上下。宋朝、明朝经济最发达时,人口也只达到一亿出头。其重要原因,是当时作为主食的北方麦、谷、南方稻米等亩产量都不高。麦、谷亩产在五百斤以下,水稻也普遍在六七百斤。口粮养育不了较多人口。随着中世纪大航海时代到来,亩产千斤以上的玉米与亩产两三千斤以上的红薯远涉重洋来到亚洲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地,明末引进我国后,国人口粮大增(当时,还引进了南美洲的高产作物土豆,那属于南美洲印加文明),人口随之较快增长。至清代乾隆年,我国人口已达3亿;清代末年,又超4亿。

玛雅文明,对中华文明的促进,实实在在。

绝不能说玛雅文明已经湮没,她正在并将继续在人类的整体文明进步中,绽放异彩。(全文完)

  最后修改于 2023-01-15 11:16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