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初识甘南(4) 信笔花湖初识甘南(4)
信笔花湖 初闻此行有花湖景区,以为是一片美丽如花的湖泊。 从甘南迭部县南下相邻的川北,见到花湖,才清楚这里原是1930年代,誓言“北上抗日”的一支队伍,长征走过的若尔盖草原湿地,俗称草地。 青少年时期,先后听两位老人讲过他们曾经的长征经历。一位是当年从赣南出发的陈九安老伯,一位是从川陕边区出发的卢贤扬老伯。谈起长征路途,都说最难走的就是爬雪山、过草地。 爬雪山,虽然海拔高、氧气少、冰雪路滑,但一鼓作气,咬咬牙,不停歇,一天就翻越而过。 过草地,就不一样了。两位老伯都讲到:当时想绕过这片数百里的草地(纵长500里,横宽300里),已不可能。队伍前行向北。西边有黄河天堑(黄河九曲第一湾),东边有尾随追击的大量敌军,只有尽快通过这片草地,才能甩开追兵,转危为安。由于军情紧急,不及筹足口粮便仓促启程。他们最后几天,在草地里全靠找野菜、挖草根、杀战马、煮皮带充饥。加上高原夜寒(这里属青藏高原东部,海拔3400米以上),哪个连队都有人饥寒冻馁而长眠在这里。最艰险的是数百里草滩沼泽,荒无路径,深一脚,浅一脚,一脚泥,一脚水,连续跋涉七八天;两位老伯都有战友不幸陷入泥淖、越是挣扎着要脱险,越是深陷泥浆。而其他战友也是脚踩乱草稀泥站立不稳,无法施救。眼睁睁看着战友被深泥浊水吞没。 若尔盖草地,成了长征中非战斗减员最多的一段路程。 时过境未迁。88年后(至2023年),我面前的若尔盖草地,地质学已命名为水域化泥炭沼泽湿地;属我国三大湿地之一(另两大湿地是黑龙江三江平原湿地、西藏拉萨拉鲁湿地);在我国最美六大湿地中排名第一。花湖景区,是这片湿地最具观赏性的一片“高原湿地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 令人惊喜的是,这片昔日水草泥潭莫测,踏足行走极其艰难、甚至吞噬行者生命的沼泽草地,如今已经搭建了宽宽高高的木板步行栈道,长达3公里,曲折回环,直抵花湖景区深处。 电瓶车载我们驶入景区,10分钟后下车,就踏上了栈道。此时,看到的是高山草甸草原地貌。一坨一坨去年的枯草犹在,但今年的春草已经绿茸茸地从枯草间钻出来。晨阳照耀下,草丛间一朵朵小黄花十分亮眼,不愧是花湖的外沿。这里没有潴水,土壤干湿适度。栈道上行走,眼界里能扫描到土拨鼠(学名旱獭)疾速钻进洞穴的身影。几次举相机抓拍,都未能框定这些小精灵,只能将它们肥硕而灵巧的身躯,留在脑海里了。 继续沿栈道前行,出现了典型的草滩沼泽。开始是草多积水少的湿地,成群的牦牛旁若无人地着意吃草。慢慢地,就看到一丛一丛的绿草“泡”在浅水里,高可尺许;一汪一汪的积水澄澈莹洁,清可鉴人。水草丰美,恰是禽鸟乐园。所见最多的是北归的候鸟灰雁。5月下旬,它们已刚刚孵化出小灰雁。我们走不几步,就会看到一对灰雁爸、妈,带着几只形如鸡娃的小灰雁,在水草间觅食。见我们到来,它们安之若素,该干嘛干嘛,全都目中无人。这种成年灰雁,与北美洲大雁相似,羽翎灰褐,体形肥壮,常被误认是野鸭。其实,正是这肥壮的身体,可以保证它们高飞千里,南北迁徙。这里是他们春天北归的家园,生儿育女的宝地。我赶紧拍摄一阵,随即离开,真怕惊扰了它们。 栈道把我们带到了湖心区。这里的栈道呈“几”字形展开,还拉开间隔搭建了六七座观景台,使我们能移步换景地观赏。面前的花湖,已现出“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真容;但见波平如镜,碧水晶莹;蓝天白云,倒影湖中;草坨若浮,水蓼漂红;鸥鸟低掠,游鱼潜泳;远山如黛,天际空蒙;不由人不感到真是身在天然画图之中。当其时,脑海中蹦出的“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此乐何极”等前人自叙观赏湖泊而“喜洋洋”的词句,都难以尽抒自己畅达、欢愉的一腔情怀。 花湖游程,真是多亏了保障我们游赏了3小时的木板栈道。否则,我们只有止步在草与水组成的壮美立体画卷之外。这就必须感谢栈道的设计者、制作者。他们在这水草盘根错节、泥淖危若陷阱的沼泽湿地勘察、规划、施工,付出了非凡的智慧和辛劳。当然,最根本的,还是岁月承平、神州安定、经济发展,旅游日见兴盛。被往昔多少人视为险路危途的“过草地”的地方,才得以成为游人如织的景区名胜。(全文完)
最后修改于 2023-09-15 20:41
阅读(?)评论(0)
上一篇: 初识甘南(5) 拉卜楞寺
下一篇:初识甘南之三 放眼黄河第一湾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