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初识甘南(5) 拉卜楞寺初识甘南(5) 拉卜楞寺 乘车刚到甘南州夏河县的大夏河岸边公路,就隔河看见了横亘数公里的那座古寺。 甫进寺院,走马观花一番,感到有大、多、散、长、四大特点。 大,是对这座寺院的最初印象。 寺院坐北朝南在青藏高原东缘、母太子山余脉龙山的南坡,从南面进门北行至寺院最高处,有千米之遥。在寺院入口处向东向西展望,看不到边。地导介绍占地面积达86.6万平米,是甘肃省第一大寺院。 多,是走进拉卜楞寺后的又一直观感觉。 面积大,建筑就多。自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建寺,300多年来,殿、堂及房舍持续增建,寺院规模渐次扩大。现已有各种殿宇90余座,供喇嘛和学僧居住的院落达500余处。 说到多,还有就是学僧多。原来这拉卜楞寺与其说是寺院,不如说是一座佛教学府。 寺院拥有6座佛学院,最大的是闻思学院,学院主殿俗称大经堂,在寺院广场北边正中。里面的经堂大殿和厅堂院落可容纳4千人诵经、研习佛学。我们从学院大院东偏门进入,便是大经堂前门廊东门。里面正值下课。众学僧鱼贯而出,我们沿人流空隙反其道进入堂内,缓步游览,感觉与在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及西宁的塔尔寺等寺院的大经堂所见略同:红、黄、蓝、白、绿五色的幡、帏满堂林立;各式天花藻井,重彩美艳;繁多的立柱把堂内分隔成很多方形开间,地板摆放着横成排、纵成列的“佛团垫”,覆以毛毯,供学僧打坐诵经研学;四壁全是佛龛,辉煌耀眼;可惜不许拍照,只好也随学僧鱼贯而出。堂门外有一喇嘛,用手势指挥我们从西偏门走出经堂大院。 另外5座学院中的医药学院,除了实施医药的研发,也选招受过沙弥戒或比丘戒的僧人,还接受各寺选派的少量学僧。他们学成后,仍回各地行医用药,为众生解除伤病痛苦。 其余时轮学院、喜金刚学院、续部上院、续部下院这四座学院的学僧,在研习有关佛经外,时轮学院侧重学习天文历算。喜金刚学院侧重学习法律。续部上、下两学院是通过念诵、供养、作法、护摩等种种仪式活动,以通达解脱之道。 6座学院,据介绍现在共有千余教职学员,与建筑多,而成拉卜楞寺的双多。
散,是拉卜楞寺的第三个特点。 我到过全国各地不少寺院。昔年所见,寺院建筑特别是主要佛殿,都或纵列或横排修筑,相对比较集中。 拉卜楞寺的佛殿建筑,则是“梅花点点”分散于东、西、南、北各学院中,加之是300多年来逐步修建。所以,佛殿是学院内小集中,寺院里大分散,星罗棋布。 离开大院中心的闻思学院大经堂后,寺院安排一位名叫丹增的喇嘛,引导我们先参观了寺院西南的医学院经堂,然后进入相邻的寿安寺,接着领我们穿过西北山坡上一排排的僧舍院落和矗立其间的殿堂,参观了寿禧寺。所有佛殿内都不许拍摄,深感遗憾。 酥油花是寺院创作的一种酥油塑造艺术,诸佛、菩萨、金刚、法器以及花鸟、走兽等是其表现的主要内容;其源自大昭寺,但却在青、甘地区寺院发扬光大。丹增喇嘛领我们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如同城市街巷一样的僧舍区,左拐右绕,带我们进入了酥油花展馆。这里允许拍照,大家“长枪短炮”好一阵忙乎;老伴儿用手机功能拍摄了全景,我重点用广角来“特写”。酥油花的造像,与各佛殿的金属、香樟木等诸佛雕塑形象一致,但形体要小许多。无论如何,聊补些许遗憾。 穿行寺院小半天,方知游客最想参观的殿堂、佛塔等景点太分散。若无导游,光是寻找到这6座学院的大经堂,怕是就要一两个小时。 长,拉卜楞寺有目前世界最长的转经筒长廊,达3.5公里。这是拉卜楞寺最可骄傲的“特长”。 转经筒长廊是间距不等地分段单列,绕寺一圈。较长的廊道在寺院南边与北边。南廊的转经筒普遍大些,1米多高;北廊的转经筒有部分小些,也近1米。但廊道两端,有的转经筒超大,立起来近3米,周径要三人合抱。上车离开寺院时,地导才介绍每个转经筒都标有序列编号,已是“马后炮”。我们在转动经筒时,谁也没注意图案华丽的经筒上有数字。地导说前些年转经筒已排到2000号,这些年又有增加。他近几年虽年年带团来此,但司空见惯,没再注意序号,反正有两千多转经筒了。 转经筒(手拿的叫玛尼轮)是这里佛教独有的诵经器具。最早是方便不识字的僧俗人士所用,经筒(轮)内或写或刻印有经文。转一圈经筒,就等同读了一遍经文。日久普及开来,成为一种宗教文化习俗。 入寺随俗,我试着随大家转了一段经筒。轻轻一拨,经筒立马转了起来,毫不费力。这些一段一段的转经筒长廊合计3·5公里。绕寺排列,各廊段之间有长短不一的间隔距离。一圈下来有五六公里之遥,需走一个多小时、万步以上。 据介绍,每天来此转经筒的僧俗人士,至少要沿长廊转动经筒一圈。虽说日行万步是健身之举,可这长廊毕竟是庄重的场所。不由得心中祝愿他们:坚定信仰,修德祈福,生活一天天走进理想。(全文完)
最后修改于 2023-10-25 19:12
阅读(?)评论(0)
上一篇: 情重林公堤
下一篇:初识甘南(4) 信笔花湖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