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散记之二 天山天池

2024-09-15 07:18 阅读(?)评论(0)

新疆散记之二

              天山天池

天山天池,久负盛名。

“天池”二字,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庄子》中的首篇《逍遥游》。其中首段就写道鲲鹏“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所说鲲鹏大鸟飞到的“南冥”,是南方的大海;“天池”即天然的大水池。悠悠两千多年过去,“天池”早已是地质学中高山湖泊的专属名词了。

天山天池,就是一处水光潋滟的高山湖泊。另有终年银白的雪峰、晶莹闪亮的冰川相伴。此来,要饱览祖国西部最美的一处水光山色了。

果然,乘车沿山林夹峙的盘山公路上行到海拔1900多米的天池北岸,一片蓝宝石般的碧水呈现眼前;从木栈道走到码头登上游船,下视七八米深的水底,石块清晰,历历可数;环顾四周群山,针叶林青翠俊秀,巨幅挂毯一般铺上蓝天;眺望南方5445米高的博格达峰,白雪皑皑、冰川银亮。游船沿西岸驶出,眼中船移岸不移,山巅云动天不动;微风拂面,身心舒爽;涟漪四散,情怀畅达;一时身不由己地陶醉在壮美景色中。

船近南岸,回转北驶。甲板播音传来将在北岸东端停靠码头,让我们上岸去观瞻瑶池宫。

真没想到,《西游记》描述的天上女仙之首王母娘娘(西王母,下同),每年举办天宫蟠桃盛会的瑶池,就指这里。上溯两千年,先秦名著《列子·周穆王》篇中写周穆王(西周第五位天子),不远万里到天山与居住此地的西王母幽会,“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两位在瑶池宴饮美酒后,王母娘娘长歌相送,也是此处。

沿陡峭、曲折的石阶一番登攀,走上钟、鼓二亭分列东、西的宽敞丹墀,北端即高大庄严的瑶池宫门。越过宫门、畅廊,但见王母祖殿北依天龙山,卓然矗立。大殿内,王母娘娘塑像在北墙前高踞正中,两侧有九天玄女、太上老君等塑像陪侍。殿中间两根红漆大柱上,绘有金色的游龙、飞凤;四壁则满是各种形态的金妆龙、凤浮雕,一派富丽堂皇。

西配殿是吕祖殿,供奉着八仙之一吕洞宾的塑像。东配殿是观音殿,有观世音塑像面西而立。

再向上高约50米处,是重檐硬山式的聚仙宫,未开放。据说里面有参加王母娘娘蟠桃盛会的各路神仙的壁画造像。

史料记载,天山瑶池宫闱,始建于元代之初的1221年。八百多年来,屡毁屡建。目前这两千多平米的瑶池宫建筑群,是1992年,在1933年颓圮的原王母娘娘庙遗址上重建而成。

徜徉在瑶池宫各处,不由地领悟到这天山天池景区的珍贵无双。我国天池景观大大小小有多处,著名的如长白山天池、阿尔山天池等。但是,不仅我国独有的最大最美天池,非天山天池莫属。而且,一座天池竟有这么丰厚久远的人文历史传承和建筑遗存,全国仅此一处。

难能可贵的是,天山天池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地属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不仅回族聚居在这里,而且,从东南到西北,环绕天山天池,四周广阔地域还有维吾尔、蒙古、哈萨克等民族世世代代繁衍生息。我们乘车盘桓上达天山天池时,就不断遇到哈萨克的毡房和牧群。王母娘娘是古代中原汉民族神话传说中的女仙。维吾尔、蒙古、哈萨克、回族等,都各自独有历史文化和诸神信仰。可他们都尊重遥远中原传说中的神仙在他们世代居住的山水间“安家”。我国各民族紧密团结亲如一家的久远历史和现实,此地瑶池宫就是明证。

我想,这里如果称之为天山瑶池,更能够体现其天然山水与历史文化的双重价值。(全文完)

 

 

 

 

 

 


 

 


 

 

 

 

 

 

 

 


  最后修改于 2024-09-15 07:20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