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日散记之一 这里四无

2025-01-25 00:10 阅读(?)评论(0)

旅日漫记之一

                    这里四无

初到日本,异国的感觉不大。人,都是黄皮肤、黑头发;衣着或西装,或夹克衫等,和服少见;个头、发型也与我们相当。由上海飞抵的大阪市,论面积和人口数量,是日本排名第一的大城市。从该市关西国际机场到酒店,一路上建筑物样式也和改开后的我国城市相仿,甚至大多不如我国大城市的高楼巨厦新奇靓丽。时不时地看到路上的交通标志牌和街道上企业、单位的招牌,不少是汉字,其意思也揣摩个七七八八。总之,不生疏,不惊奇,与国内到一座陌生城市的感觉差不多。

几天旅途,从大阪古城公园和市中心商业娱乐区的道顿堀,到古都奈良、京都和首都东京,惊异的感觉有了:这里四无。

首先是无交警。城乡马路公路,市区交通道口,只有交通标志牌和红绿灯,交警、辅警一个不见。日本一向地狭人口密,市区马路和街道普遍较窄。与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和纽约第五大道并称世界三大繁华街区的东京银座,马路仅双向六车道,全靠红绿灯导控机动车行驶,井然有序。

二是无摄像头。不论是东京、大阪这样的大城市,机动车路口等仅有红绿灯,没有摄像头。其它如京都、奈良等中小城市的机动车路口,也没有摄镜头。

第三就是城乡的道路街衢无人力清扫工。日本各地只有清扫车,通常夜里0时到晨6时工作,尽量减少了对车辆交通和行人的干扰。

第四无,是城乡路边无垃圾桶。从都市、小城到乡村,大街小巷都不设垃圾桶,但处处一尘不染。人们或车辆产生的垃圾,都要各自带回,分类后,定时有垃圾车收走。

言及日本无交警,无摄像头,交通秩序就全靠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做到安全有序。这方面,近20多年,世界连年测评各国人们的文明素质,日本都名列前茅,可知这“两无”无虞。但凡事难免意外,万一发生交通事故或纠纷呢?地导介绍说,当事人会立即报警,由治安警来按章处理。

我们逛街也看到,在进入大阪市中心道顿堀繁华区的一个丁字路口,有三位交通疏导员。他们是佩戴有标识的志愿者,在适时让马路上的车辆暂停,以便步行者通过马路进入道顿堀。惟见人、车依序,没有拥堵。

至于无清扫工和垃圾桶,我们在城市和乡村所见,从早到晚处处整洁。首先应赞叹这里人们自觉保洁,日久成习。也要说到我们这些外来游客,入国随俗,都按照当地的卫生守则,把国内日常的果皮、杂纸,烟灰烟头等外出丢弃物,都带回酒店放进分类垃圾箱,由酒店定时运走。

 

 

  最后修改于 2025-01-25 00:27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