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非洲西北角 非洲西北角
非洲西北角 摩洛哥在非洲西北角。丹吉尔在摩洛哥的西北角。卡斯巴灯塔在丹吉尔的西北角-斯帕特尔角。 不言自明,这处非洲的“天涯海角”是西边大西洋与东边地中海的分界处,位于全长58公里的直布罗陀海峡最西端,是通向地中海的“咽喉”。 这一海角的卡斯巴大灯塔1864年修建,距今已150多年。我和老伴儿那天看到的这座灯塔,正在维修,粉刷外墙的涂料桶还吊在塔座外墙边。丽日蓝天,我们左手边的大西洋和右手边的地中海,均一碧万顷。海天间空气明洁,一眼即望见43公里外的西班牙海岸。信步徜徉时,身边,灯塔静静,不闻人声;远处,海峡平平,舰船无踪。丝毫感觉不到这里竟是兵家必争之地。 兵家必争,当然因这里是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直布罗陀海峡第一要津。大西洋是仅次于太平洋的地球第二大洋,处于南北美洲、欧洲、非洲、南极洲等五大洲之间。地中海则是地球上面积第一大的内陆海,被欧、亚、非三大洲环抱,沿岸串起欧、亚、非共21个国家。欧洲大国俄罗斯的黑海舰队与商船能顺土耳其海峡进地中海,再经直布罗陀海峡远行大西洋乃至太平洋。而强大的美、英海军舰队与商船可通过直布罗陀海峡驶达地中海后,沿苏伊士运河直驱印度洋;这与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抵达印度洋相比,超级快捷。所以,直布罗陀海峡这个三大洋五大洲的中间“锁钥”,战略地位和商贸运输地位可以说是无与伦比。 有战例为证。 1942年二战鏖兵之际,美英盟军决定开辟第二战场直接打击德、意法西斯军队。为避实击虚,遂决定先避开德寇重兵筑垒的西欧,采取远出地中海登陆北非的“火炬”作战行动,牵制欧洲战场的敌军,使之首尾难顾。11月4日起,盟军包括7艘航母、3艘战列舰、17艘巡洋舰和大批登陆舰艇在内的总共450多艘舰艇和运输船由艾森豪威尔将军任总指挥,总兵力达10.7万人,编成西、中、东三支特混舰队越洋东进。除西部特混舰队在大西洋沿岸的卡萨布兰卡强行登陆外,中、东部特混舰队在卡斯巴大灯塔指引下径穿直布罗陀海峡后,转舵南行,于8日凌晨,分别在阿尔及尔、奥兰两地登陆成功,“火炬”旗开得胜。随后,盟军陆军在空军航空兵助战和空降兵配合下,迅猛出战。巴顿将军的美军第2军和蒙哥马利将军(1944年升任元帅))的第8集团军作为主力,联手在次年(1943年)5月全歼了北非的全部德、意军队。北非登陆战役完胜。 这次盟军经由丹吉尔卡斯巴大灯塔穿过直布罗陀海峡登陆北非海岸歼敌,是世界战争史上首次使用登陆舰艇“由舰到岸”的大规模越洋渡海登陆作战,在战役组织、装备使用等方面为尔后的西西里和诺曼底等登陆战役提供了经验。 随后的盟军西西里岛登陆、诺曼底登陆、冲绳岛登陆,是至今世界三大登陆作战。其中西西里岛登陆是盟军二战中首次登陆欧洲参战,仍是艾森豪威尔将军指挥,其规模更大于北非登陆的美、英舰船和兵力集结、航渡,又是经由卡斯巴大灯塔穿越直布罗陀海峡,然后转舵北向直抵意大利海域。北非登陆,前车可鉴。1943年7月10日凌晨,巴顿率美第7集团军、蒙哥马利率英第8集团军(含加拿大一个师)同时在西西里岛登陆成功并攻击前进。近一个月后的8月7日,盟军占领西西里全岛。此役,迫使墨索里尼垮台,意大利投降。 在如此辉煌的战绩中发挥了海峡灯塔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然使我对眼前的卡斯巴大灯塔肃然起敬。 不知什么原因,在卡斯巴大灯塔已成为著名景点后,丹吉尔市乃至摩洛哥官方与民间并未注重对其宣传。我在灯塔周边与附近看不到关于灯塔的任何文字及其它方式的介绍。仅听导游讲:灯塔与近岸处一块礁石连线向北至西班牙海岸,左边是大西洋,右边(直布罗陀海峡)属地中海。大概是为了给没有导游的散客知晓,海边观景台倒是竖了个木牌,标识左边大西洋,右边地中海。 太简单了。若在我国,肯定会勒石铭碑、塑像建馆,一一将灯塔在历史大事件中的作用和有关地理文化知识着力展示。 在这摩洛哥的西北角,卡斯巴大灯塔以西车程不过5分钟,还有久负盛名的“非洲洞”-赫尔克里溶洞。这里古代居住的土著柏柏尔人早已迁走,尚留有一些柏柏尔人制作食用油的石磨盘和在洞穴石壁上留下的扩洞凿痕,任由来客凭想象触摸历史。令人称奇的是溶洞面向大西洋的出口,透光轮廓酷似一副反置的非洲版图,“马达加斯加岛”也赫然在目。所以“非洲洞”之名广为传播。毋容置疑,这浪侵风蚀亿万年的杰作,鬼斧神工,浑然天成,不愧在丹吉尔自然景观中的地位首屈一指。 与卡斯巴大灯塔景点一样,这里也见不到任何有关宣传的设施。 走出洞来,灿烂阳光里,在这北非西北角、摩洛哥西北角、丹吉尔西北角-斯帕特尔角,极目纵览,海天一色,横无际涯。这是比我从小就熟知的故国海南岛天涯海角更远了不知多少倍的天涯海角。这里没有那里的游客熙攘,人声喧腾。唯有孤独的大灯塔不居功,空落的“非洲洞”不炫奇,真真给了我今世尚余不多的人生以畅晓的启迪,诚如老话:宁静致远(语出《淮南子·主术训》)。(全文完)。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