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闹市山野 闹市山野
闹市山野 闹市与山野,地域地貌迥然不同。城邑的闹市区,怎么可能有山野之地呢? 然而,2021年首次到贵州省城贵阳市,则在闹市走入一片山野,诺大的野山竟处于闹市区中。 野山叫黔灵山,含白象岭、杖钵山、八角岩、大罗岭、象王山、七冲岭、檀山等峰峦。已辟为黔灵山公园。 “天下名山僧占多”。黔灵山作为黔南第一名山,其象王岭下有建于清代康熙十一年(1672年)的贵州省首刹弘福寺。寺里的大雄宝殿和五百罗汉堂等殿宇都气势宏大,各种佛塑法相庄严,罗汉造像也神态生动,不愧驰名丛林。 山间还有一处历史文化遗存地麒麟洞。这麒麟洞是一座长一里多地的石灰岩溶洞,因洞门口一处岩溶堆积物状似麒麟而得名。洞口外几十米处,原有清代比丘尼建的白衣庵。民国初年庵废屋留,被改建为一排五间西式平房。1940年代,张学良、杨虎城两人曾先后住在此处。如今人去室空,驻足其间,不胜唏嘘。房舍不多又狭小简朴,可如今已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黔灵山这两处人文景点古今闻名,游踪至此已不虚此行。但让我意外惊喜的是,就在这古寺和“囚禁室”外,山野生态犹在。 要说,公园门口与一般城市公园无异,门外楼房鳞次栉比,闹市的喧嚣声不绝于耳;近门处,横亘一条贯通市区东西主干道的北京路,车水马龙;东段的商业街饭馆、购物店挤挤挨挨,十分热闹。 公园门内,花木扶苏,倒也是清爽的人文环境。可走不多远,就万籁俱寂,满目林柯森森,遮天蔽日,高草离披,枯叶厚积,云岚弥漫,晦暗冥冥,四顾杳然,荒野一般。我们只能循路前行。 野生动物应是山野要件。麒麟洞外上路不远,忽然,路边林杪一阵晃动,有动物跳将下来,跑到路中间,原来是一群猕猴。 太随便了吧?!公园的猴子不应该是关在笼子里吗?怎么像海南省的南湾猴岛和四川省的峨眉深山,野猴竟然随意出没? 不及反应,旁边一位原认为是游人的中年男子,打开随身的手拉车购物袋,开始掏出饼干、面包、糖果、花生、玉米、乃至点心等送给猴子——爱心人士啊。猴儿们不争不抢,依次取食后,有的反身跃上树枝品尝,有的就在路上开吃,看来它们是习惯了这样进餐。我注意到有只壮猴,接过一个比乒乓球还大的油炸麻团后,迅疾张嘴放进腮帮(颊囊)里,又要了一个大麻花才离开,看来饭量不小。相问中年男子,得知他和市内不少人都自掏腰包,买来各种可口食物,坚持每天轮流来此“宴请野猴朋友”,已经好多年了。他还介绍,这山林就是野生猕猴的栖息地;野猴分群栖居,大概有六七群、四五百只(野猴)了。 接下来,石径迤逦而上,野猴也时隐时现,间或穿梭般蹦跳近前。见我们没带吃的,便失望离开。我和老伴儿都为没有带些食物而抱憾——事前确实不知道有此幸遇。 漫步盘山路,再绕“九曲径”到弘福寺十来里地,野猴出没,联翩而至。途中忽然哗哗下雨,我撑伞走向路边走廊;一只老猴也在伞下欣然随行,不声不响;进走廊后,就蹲坐在我的脚边避雨。这是我平生第一次邂逅这样毫不见外的野生旅伴。 雨势渐小,老猴安稳依旧。我和老伴儿则打伞赶路到了山林深处的弘福寺。参观出来,潇潇雨歇;远望座座峰峦,林海茫茫,雾气升腾。本想再转转寺外山林,但枝柯密藤垂地,野径青苔湿滑;前行没几步,便四围烟笼雾锁,有些瘆人。担心迷路,便折返到公路迤逦下山。巨崖转弯处,面迎一位中年女士带了一挎包食物,驻足路边“唔——”地一声高叫,林间上上下下忽地跳出一群悟空后代,围到她跟前。她掏出炸条、芦柑等面食、水果,众猴各有所得,一时大快朵颐。我和老伴儿趁机走入猴群,拍照、摄像,忙乎一番。 此生70多年,国内外到过数百座城市,闹市区有峰峦山林的极少。像贵阳闹市区,却有黔灵山这样林莽幽邃,野猴出没之所在,从没见过。 都说人类和野生动物是朋友,共有地球家园。数百只山野群猴(还有飞禽等野生动物),能定居在贵阳闹市居民身旁,与人们各得其所,相处融洽,这黔灵山,真可谓是人与动物共有和谐家园的一座丰碑。(全文完)
图22、麒麟洞门口留影。
图25、我在拍摄张、杨二将军住室。
最后修改于 2022-05-15 13:01
阅读(?)评论(0)
上一篇: 华山三章之一 “鹞子翻身”与“长空栈道”
下一篇:遂愿黄果树瀑布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