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华山三章之二 夜宿西峰华山三章之二 夜宿西峰 我们四人上午十时从北坡华山峪进山,走“自古华山一条路”,沿途尽览了五里关、云石、桫椤坪、回心石等景点。 最震撼的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千尺幢。只见近乎90度陡壁的高峰中间有道裂缝,约一人肩宽,有千年前古人凿成的370余级石蹬;若正面脚踏,那石蹬仅可放下大半个前脚掌。为安全计,只能扭转身体、侧放全脚掌、手抓两边铁索谨慎登攀。顶端是凿开如磐岩石而成的仅容一人上下的井口状出口。旁边靠崖壁放有一块钢板。钢板放下即封死出口,一举堵塞这唯一登山路。别说冷兵器时代,刀枪剑戟不管用。就是热兵器时代,单兵用各种火器摧毁钢板来开启通道,都难以施展。自古华山一条路,登顶最险即此处。 经过“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往上爬”的一串险径,抵达北峰。又经“擦耳崖、苍龙岭、云梯垂直上东峰”等惊心动魄处,过海拔2154·9米的极顶南峰,最后到达西峰,暮色已临。 三面峭壁千仞,一面有状如龙脊的“青龙背”与南峰相连的西峰,远远望去,就像昂首于山涛岭海中一艘巨舰的舰首,突出体现了华山奇险的特征。所以,《华山导游图》以其作封面,《祖国风光邮票》以其代华山。这里西端绝崖处,有20世纪30年代杨虎城将军立意修建的杨公塔,南边有相传沉香劈山救母神话故事中的“斧劈石”,北临幽深峡谷,东有“青龙背”与诸高峰衔接。奇象森罗的西峰,还有舍身崖、摘星石等怪绝险要的景致和家喻户晓的动人传说,让人流连忘返。但最终使我们决心住下的,还是那座纯木结构、看似二层实则三层的木楼。 木楼与华山气象站、道观翠云宫是西峰全部三处建筑。乍见木楼,似曾相识——这不是20世纪50年代电影《智取华山》里,国军方子乔(剧中人名)旅长的司令部吗?!一问果然。现在这木楼是华山中国旅行社的旅店,有夫妻二人负责;男姓许,42岁,女姓张,36岁。两人指着楼前石碑热情介绍:这里曾是国军据守华山的司令部,上过电影呢!的确,碑文详细记录了1949年6月国军关中保安旅长韩子佩及残部400余官兵在此兵败的经过。电影《智取华山》有木楼不少镜头。我们一行四人决定住下来,与那古今传诵的美丽神话和实实在在的战斗故事相伴一夜。 草草吃过晚饭,他们三人都上楼休息了。我却疲累皆忘,在楼门口与许老板聊起来。他是洛阳人,来18年了。我问起这18年(1977-1995年)华山最大的变化,他说有三点:一是山路修好了,登山主道全部开成了石阶并加了护栏铁索。“过去可不中,我刚来时,好多地方只能抠石缝、踩石窝往上爬,年年都要摔死人”!二是游客多了,光是这100多床位的木楼,每年都有上万人来住,“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楼梯上都睡满嘞”。三是外国游客不但多,而且一住都是好几天,“他们来后各处看得仔细,常常三四天才下山”。 夜阑风凉,我告辞许老板进楼回房。上床后仍无睡意。遥想着不知多少年前,勤劳勇敢的先民履险此山,看到那如劈的巨石,用善良的心灵和美好的情感,创作出《宝莲灯》神话故事传遍天下;又心仪侦察参谋刘吉尧率六名战士,由山民王银生带路,避开北坡“自古华山一条路”险阻,在东边绝壁,巉岩怪石棱磳贯顶的皇甫峪攀缘而上,突袭北峰,夺占千尺幢,引导大部队上山取得最后胜利;我们西峰夜宿的木楼,就是这一奇迹的见证。还感慨着小学时看《智取华山》电影后,童心祈盼着有朝一日能登临华山,竟在今日了却夙愿······。 窗外,夜色缥缈,山松剪影在风中摇曳,牵动目光静静地品味;楼内,悄然迷离,门隙透光撩拨着心绪,引人深沉地遐思。仿佛时光倒转,我也神仙一般跨回到历史长河的上游,去追踪寻觅、亲近那曾经激荡山岳的往昔岁月的浪花······ 朦胧中,檐间滴雨声响。我起身打开手灯,想写点儿什么。不料三位同伴随灯而语,原来他们都睡意浅淡,索性开电灯来一番华山夜话——你讲观感,他说体会······。无尽的遐思,亢奋的心情,以报恩不过夜的姿态,答谢华山赠给我们这难得的人生体验。
注:此文记载1995年9月8-9日,笔者第一次登华山夜宿西峰木楼的经历。在我1998年9月再登华山至西峰时,但见木楼已被拆除,深感遗憾。
最后修改于 2022-06-25 09:56
阅读(?)评论(0)
上一篇: 华山三章之三 喜走智取华山路
下一篇:华山三章之一 “鹞子翻身”与“长空栈道”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