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名菊觅踪名菊觅踪 1960年12月10日,我国首发花卉特种纪念邮票,选题《菊花》,18枚一套。邮票由当时北京画院著名画师汪慎生、胡潔青、洪怡、屈贞、徐聪佑和邮电部著名邮票设计家刘硕仁执笔,分别工笔重彩临摹18种名贵菊花成图,影写版印制。成为当时我国邮票发行史上最精美的邮票。 那年小学四年级的我,积攒零花钱买了这套邮票。对照邮票,自惭当年所见菊花都非名品,更叫不上花名。 不无尴尬的是,我还不知所在古都开封,宋代就已经是“菊花之都”——孟元老的名著《东京梦华录》有开封城(别称东京、汴京等)“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无处无之。”等记载。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菊花专著宋代学者刘蒙的《菊谱》,就诞生在国都开封。 不久年少选飞入伍,军旅廿四年,大都在南岛海疆。奇花异卉所见不少,但接触菊花不多。直到转业开封,得知改开盛世的这座古都,已在1983年始创一年一度的菊花花会。届时,满城菊英,一片花海。2013年,又升格为国家级节会,成为由国家住建部和省政府主办的“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已退休的我,老夫聊发赏菊狂,掂上相机,节会期间,满城寻菊拍摄,乐此不疲。 惊喜随之而来。一天梭巡在龙亭公园西北角的菊圃,忽然看到一种菊花似曾相识:头状花序一轮单瓣,直径20多厘米;花瓣略呈长方形,瓣宽条长,正面深红凝重,背面金黄沉稳;植株挺拔,花姿雄健,颇似古代战阵帅旗。求教人称潘队长的菊圃负责人,此花正是帅旗,且是我国五大名菊之首;另外四大名菊,依序是:绿牡丹、十丈珠帘、墨荷、绿衣红裳。 一通拍照后,当天回家,翻找出半个多世纪前的那套18枚菊花邮票,一一辨识牢记。接着,十几天花盛期,相机镜头有了“靶标”:按图索骥,有的放矢,不但要把菊花邮票图案,变成相机照片,还决心找到五大名菊的另外四种,不枉此生认识并欣赏过菊花。 由是,访菊北到北郊菊花研究所菊圃,南到禹王台、繁塔;市区内龙亭、铁塔、相国寺,清园、翰园、开封府,就连面积不大也是品种菊荟萃的包公祠、延庆观、山陕甘会馆,都成了我寻花问菊之地。 名菊觅踪,十分感慨。青少年时,我曾跑遍开封城也没见过几株名贵菊花。如今不几天,轻而易举地就把我国传统五大名菊、当年以首都北京名菊为邮票蓝本的18种菊花全部找到;还欣赏到许多世所少见的菊花新品种,琳琅满目,不胜枚举。改开盛世,的确让古都开封再现靓丽姿容,美不胜收;菊花之都,实至名归。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我看到的“绿牡丹”、“墨荷”“红线女”、“紫玉香珠”等在世博会及国内菊展获得金奖的珍品,竟都是散居古城街巷的普通爱菊市民种养,自愿无偿献给菊花节展出。平头百姓、普罗大众,真蕴藏着打造至美家国源源不息的智慧和技能。(全文完)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