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大相国寺天下雄大相国寺天下雄 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在昔日魏国国都大梁城“窃符救赵”的信陵君家故宅建起一座寺院,初名建国寺。唐朝睿宗皇帝李旦(712年)为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并书额“大相国寺”。从此,宝刹名传千古,至今仍为中国十大古寺之一;在中州同洛阳白马寺、登封少林寺并立,形成中原佛教文化圈的格局,以“中原佛教发祥地”饮誉天下。 寺内殿宇宏大,气势雄伟。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罗汉殿、藏经楼,沿中轴线依次巍峙,成为黄河岸边罕见的古建筑群。北宋极盛时,定为皇家寺院,高僧逾千,禅院六十四,可容万人萃集,被尊为“天下第一宝刹”。俟后,更因“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相会鲁智深”、“花和尚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等故事世代相传,而使宝刹对中外宾客极具吸引力。 明清之际因黄河水患,殿基多被泥沙淤埋。然而,在新时代的今天,人民自有回天力。1980年,开封市政协委员、著名古建筑专家赵明善以古稀高龄,带领徒弟创造性地采用民间传统技艺,运用“螺旋式撬杠顶升法”,一不拆梁,二不倒柱,神奇地将拥有96根大柱的八角罗汉殿,整个儿从平地“拔”起1.67米;随之加筑了殿基,1981年竣工;人称华夏一绝(受到国务院重奖),使元代诗人陈孚“大相国寺天下雄,天梯缥缈凌虚空”的描绘重展异彩。人们不会忘怀的是,赵明善师傅为了升高工程,殚精竭虑、极尽劳累,完工后吐血病故。如今,看到那高高矗起的八角罗汉殿基,大家就愈加敬重这位起于民间的古建筑专家的杰出贡献。 寺内显存的用巨型银杏树雕刻的佛教造像四面千手千眼观音,国内罕见;标明针灸穴位的宋代铜人,是研究我国古代医学的珍品;清初所铸五吨铜钟,名号汴京八景之一的“相国霜钟”。 大相国寺声名显赫,素有“友谊之桥”的美称。宋代,精于戒律的印度曼殊室利来中国后,专门居住该寺,传戒授法,轰动全国;高丽使者崔思训带画家专门来临摹寺内吴道子等人的佛教壁画。日本目前达千万之众的禅宗信徒,半数以上是相国寺派;他们在京都仿建了相国寺,并遵大相国寺为祖庭;为纪念他们的开山鼻祖空海大师在我国唐代(804年)来大相国寺学成佛法后归国传经的功德,1992年5月,一尊高2.85米的空海铜像,由日本捐赠矗立寺内。 在国势衰败的清末民初,寺院日渐凋敝;1920年代,寺僧被军阀驱散后,更见萧瑟。1940年代末,山门院墙倾颓,仅殿宇、厢房等兀立,昔日院落已形同街衢。1950年代后,所存殿宇、厢房得以修缮,古刹得以保存。国家昌盛百事兴。1992年7月1日,市政府正式将寺院交由僧人管理。此前,大雄宝殿举行了建国以来首次盛大的佛仪典礼。时序轮转,古刹衰兴。大相国寺不仅因拥有珍贵的古建筑而天下瞩目,也必将以其佛门胜地的特殊魅力,为古都开封广交四海朋友作出贡献。(全文完)
(此文原载《人民政协报》1992.12.15.)
最后修改于 2024-05-15 09:16
阅读(?)评论(0)
上一篇: 新疆散记之一 旧貌新颜
下一篇:跳伞救生轶事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